首页 > 游戏 > 生物原型
生物原型

生物原型

  • 开发:互联网
  • 分类:休闲益智
  • 版本: v1.0.18
  • 时间:2024-06-28 17:26
游戏截图
游戏介绍

生物原型是一款策略性极强的Rogueike手游,以其独特的2D像素风格和丰富的游戏内容,赢得了全球玩家的喜爱。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化身为一名失去理智的实验体,通过不断的变异和进化,以求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生物原型游戏攻略

1. 基础知识

生物原型这个游戏中,你需要将得到的器官进行合理排列,让器官发挥出更高的效能,从而击败更强大的敌人。器官总体而言分为两类,一类边框为圆形,主要决定右侧器官的触发方式,在本文中将称为形式器官;另一类边框为菱形,主要提供具体的功能,在本文中将称为功能器官。

器官从最左边的大脑开始向右侧连接。大脑右邻连接的是形式器官。形式器官必定有至少1个血管(即,它右邻连接的最大器官数),右邻只能连接功能器官。而功能器官有血管的话,它右侧也可以再连接形式器官。如果考虑器官与大脑之间的距离的话,距离为奇数的必定为形式器官,距离为偶数的必定为功能器官。

相邻的一组形式器官与功能器官共同决定了它们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如小不点的初始器官“白狐的脊髓”,以1秒/次的频率、120%效能激活右侧器官,“刺角蛹的触角”每被激活时发射1个投射物,那么结合起来的效果就是以1秒/次的频率发射1个投射物。

生物原型

生物原型

国服可能有和谐

所有形式器官都具有效能这一属性。效能仅会影响右邻的功能器官的某一项属性。对于攻击型功能器官来说受影响的是伤害,对于子嗣和根须来说是繁殖力或再生力,对于增益和减益型功能器官来说是增益和减益的量。形式器官的效能只会影响它右邻的功能器官,不会影响更远的其他器官。

功能器官右邻也可以继续连接形式器官。对于脊髓、肺、肠道这些定时触发的形式器官而言,实际作用就是左侧功能器官生成的每个实体每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就会触发一次右侧功能器官的效果。比如如果上述的“白狐的脊髓”、“刺角蛹的触角”的连接再在右侧重复一次的话,总的效果就会是大脑每1秒生成1个投射物,而这1个生成的投射物经过1秒后会再生成1个投射物。对于神经、视网膜、耳蜗等只能连接在功能器官右邻的形式器官而言,其触发的效果就如它们的描述所说。心脏、膀胱只能连接在大脑或子嗣右邻,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触发。如果连在大脑右邻,那需要角色本体满足条件才能触发,而如果连在子嗣右邻,则需要该子嗣的某个实体满足条件才能触发。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连接方法,即脊髓A-触角A-脊髓B-触角B的连接方法,当脊髓的触发时间都是1秒,触角的投射物数量都是1时,触角A每秒生成1个投射物,每个触角A的投射物在生命周期中能生成1个触角B的投射物,因此触角B总体来说也是每秒生成1个投射物。但是如果触角的投射物数量都是3,触角A每秒生成3个投射物,而每个触角A的投射物在生命周期中都能生成3个触角B的投射物,也就是每秒总共能够生成9个触角B的投射物。如果在触角B右侧再连接脊髓C-触角C的话,触角C的投射物每秒总共能够生成27个。可以看出,越右侧的器官,能够被触发的次数越多。在上述例子中,相比触角C,触角A和B的投射物数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一游戏中最为有效的过关思路:利用左侧数个器官的连接组合增幅最右侧形式器官的触发次数,利用最右侧的功能器官进行输出。了解了这一思路以后,就可以对各种器官的功能性(主要是从增幅和终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它们的作用大小。

2. 功能器官

虽然从游戏的角度上,更前面的是形式器官,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把功能器官的介绍放在前面一章。了解功能器官的功能对理解游戏玩法感觉帮助会更大一些。

2.1 触角

触角是最为基础的功能器官。当触发时,触角会发射投射物,攻击敌人造成伤害。触角右邻可以连接脊髓、神经、耳蜗、视网膜,对于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右邻还可以连接肺和肠道。

触角总体来说可以分成3类:持续时间3秒,无限次穿透的独角仙、食尾虫、骨蛟;持续时间1秒,可能带有穿透的多指海星、刺角蛹、剑魔鱼;持续时间1秒,可能带有连锁的眼菇、拟蜂虫、发光藻。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投射物数量必定只有1,持续时间1秒的触角中,多指海星必定是5个投射物,剑魔鱼和发光藻必定是3个,其余3种可能为1-3个。

触角相比打伤害,更重要的是承担增幅的作用。无论是投射物数量3的触角右邻连接触发时间1秒以下的脊髓或者耳蜗,还是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右邻连接触发时间1秒以下的脊髓,都可以将更右侧的器官触发量扩增到3倍。而这些增幅方式都是基本不受敌人等情况影响的,可以认为 2器官组合得到3倍的增幅幅度是一个“基准线”。

在使用触角进行增幅时需要注意,对于1秒的穿透触角来说,如果要右邻连接脊髓,那么最好选择穿透次数较高的触角。连锁触角不适合连接脊髓,因为连锁触角在击中敌人后会迅速在周围敌人之间连锁,而当没有敌人可以连锁后,它就会直接消失。也就是除非在击中敌人之前已经飞行了足够时间,不然无法触发脊髓(相当于穿透0次)。相比而言,耳蜗不太受穿透、连锁次数影响,只要是有投射物数量的触角都可以起到增幅效果,但对于3秒触角就不适用了。

除此以外,3秒的触角还承担着右邻连接肺和肠道,从而引向输出终端腹的作用。一个能连接肺或肠道(最好是肠道)的3秒触角在这种玩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的话看到了尽量抓一个。

2.2 前肢

前肢是另一种造成物理伤害的器官。每种前肢在触发时都可以对一个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右邻可以连接神经和视网膜。

三种前肢中,伤害上骷髅=巨人>孢子鼠,但骷髅相比其他两种有额外20%暴击率。而作用范围(体感上)则是相反,骷髅<巨人<孢子鼠,而且似乎触发延迟上也是骷髅>巨人>孢子鼠。

相比触角而言,前肢作为输出器官更加合适。不仅伤害值更高,而且具有AOE效果。但是它的有效范围更短,触发位置必须离敌人足够近才能打中敌人。

作为增幅组件而言,前肢右邻连接神经看似是个前期就能获得的很好的增幅方式。但是实际上,首先它依赖敌人的存在,因此具有自限性。第二,神经只有两种,拳击手的神经效能非常低,它右邻的器官不能直接作为终端,而是还需要再右连两个器官才能获得可观的输出;迅猛龙的神经需要暴击才能触发,对于前期低稀有度的前肢而言触发概率很低,没法起到增幅的作用。第三,如果用大脑直连前肢的话需要近战,就算不提危险度的问题,角色也很难一直处于前肢攻击范围内有敌人的状态,所以为了让前肢-神经这一增幅成立,前肢至少需要处于4号位,可能的连法比如大脑-脊髓-触角-神经-前肢-神经-触角-肠道-腹,这样就直接已经是8个器官了,前期很难一下子凑齐那么多能用的器官。所以说,前期如果拿前肢,实际上不太需要考虑前肢-神经的增幅方式,而是更多考虑用视网膜-前肢等方式触发前肢打伤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前肢属于“0血管也可以抓”的器官类型。

前肢右邻连腹会改变前肢的材质,很帅,但是别这么连,很弱……

2.3 子嗣

子嗣是一种设置类的器官。触发时在当前位置生成几个持续一定时间的子嗣实体。子嗣右邻可以连接脊髓、肺、肠道、心脏、膀胱、耳蜗。子嗣自身几乎没有作用(硬要说的话,百变怪和爱哭鬼可以阻挡敌人),必须右邻连接其他器官或者配合别的器官才能起到作用。子嗣可以接受翅的效果。子嗣拥有独立的大脑,也就是说子嗣右侧连接的器官造成的效果会被认为是子嗣的而不是角色的。角色拥有的翅的效果不会对子嗣的器官造成影响,反之亦然。子嗣的器官效果也不能为角色的膀胱充能。

子嗣使用时最需要注意的特性是它的繁殖力需要达到1才能生成子嗣实体。这就使得它左邻的形式器官需要效能属性达到一定值才能起到作用,以下将把能够使得特定子嗣繁殖力刚好等于1的效能称为临界效能。繁殖力只有整数部分才有意义,因此形式器官的效能只有达到临界效能的整数倍才会提升产生子嗣实体的效果。当子嗣放在与大脑距离2的位置时,它的繁殖力要乘以0.8,而放在距离4的位置时则要乘以0.4,也就是距离4的子嗣的临界效能是距离2的相同子嗣的2倍。下表列出了不同繁殖力的距离2子嗣的临界效能。爱哭鬼和百变怪的繁殖力随机范围是不随稀有度而改变的,在选取器官时要特别注意。而蚁后则是稀有度越高繁殖力也越高。

生物原型

由于版本变动,本数值零界点可能失效

生物原型游戏特色

24个不同的生物角色可供选择,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技能和成长路线。

提供80种器官供玩家根据自己的战斗风格自由搭配,打造出符合自己战斗风格的生物细胞。

玩家需要仔细规划每一步战斗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

生物原型

生物原型游戏亮点

一款中国制作的游戏,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了全球玩家关注的焦点。

采用细胞器官的创新玩法,为玩家带来新型的策略选择,使战斗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玩家要在关键时刻改变自己的战斗和进化策略,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存活下来。

生物原型

生物原型游戏玩法

玩家需要合理安排所获得的器官,组成强大的各题,以发挥最大的战斗潜力。

肉鸽型和随机型的结合玩法,让游戏变得更加的有趣和丰富。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唯有不断进化,才是生存的唯一法则。

  • 生物原型截图1
  • 生物原型截图2
  • 生物原型截图3
相关信息
反馈
相关游戏
最新资讯更多
猜你喜欢
虚拟射击 像素闯关游戏 像素类冒险游戏
用户评论
最新评论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价,赶紧抢占第一个评价~

历史日志

确定